秦庄襄王(公元前281年—前247年),姓嬴,名子楚(又名异人),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,秦始皇嬴政的父亲。他在位时间较短,但对秦国的发展和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。
早年经历:
子楚是秦孝文王(安国君)的儿子,但因母亲不受宠,早年作为质子被送往赵国邯郸。
在赵国期间,子楚生活困顿,直到遇到卫国商人吕不韦。吕不韦认为子楚“奇货可居”,便资助他并帮助他回到秦国。
继承王位:
在吕不韦的运作下,子楚成功被立为秦孝文王的继承人。
公元前250年,秦孝文王继位仅三天便去世,子楚继位,成为秦庄襄王。
在位期间的作为:
对外扩张:继续秦国的东进政策,派大将蒙骜攻打韩国、赵国,夺取了重要城池。
巩固内政:重用吕不韦为相国,推行一系列改革,增强国力。
迁都洛阳:曾短暂迁都洛阳,但不久后又迁回咸阳。
去世与继承:
公元前247年,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,终年约35岁。
其子嬴政(秦始皇)继位,因年幼,由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摄政。
秦庄襄王在位时间虽短,但他延续了秦国的扩张政策,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。他的成功离不开吕不韦的支持和谋划,但也因此导致吕不韦在秦国权力过大,影响了秦始皇早期的统治。
秦庄襄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从不受宠的质子到一国之君,他的经历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命运的戏剧性。